《商君书》又称《商君》、《商子》,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,在战国后期颇为流行,《韩非子五蠹》说:今境内之民皆言治,藏商、管之法者家有之。但因《商君书》中《更法》、《错法》、《徕民》等多篇涉及商鞅死后之事,显非出自商鞅之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殆法家流,掇鞅馀论,以成是编,应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
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,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。
《痛史》写南宋灭亡,元军入主中原,权奸贾似道卖国求荣,文天祥等忠臣士奋勇抗元的故事。小说忠实地再现了庙堂腥膻、干戈遍地的民族深重灾难,状写元人淫杀之酷,是一部忧伤愤激之作。书中集中刻画了卖国贼似道的形象,他以外戚专擅朝政,瓷威弄权,荒淫无耻,暗与元蒙勾结,终于得到恶贯满盈的下场。小说忠于史实,兼采讲史与侠义小说之长,感情充沛,笔墨酣恣,凛凛有生气。
《负曝闲谈》属于晚清谴责小说,记事率于一人而起,又与其人俱讫。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。人物有士子、佐杂、买办、出洋随员、维新派、官宦子弟、朝廷大臣等;活动场所有公园、烟馆、学堂、集市、戏院、妓院、县府衙门、皇宫朝廷等;地域包括江浙、上海、广州、北京;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晚清腐败的社会风气和黑暗政治。
《二十四诗品》是探讨诗歌创作,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。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,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,对诗歌创作、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。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,也给后来以极大的影响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。
《混唐后传》主要讲述了唐太宗至唐肃宗年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
《大学》与《中庸》是《礼记》中的两篇,是儒家的重要经典,南宋朱熹将它们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成《四书》之后,其地位更加突出,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,也是诸经的代表作。《大学》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,《中庸》相传为子思所作,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,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。
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间,东京开封府汁州花锦也似城池,城中有三十六里御街,二十八座城门;有三十六条花柳巷,七十二座管弦楼,若还有答闲田地,不足栽花蹴气球。那东京城内势要官宦且不说起,上下有许多员外:有染坊王员外,珠子李员外,泛海张员外,彩帛焦员外,说不尽许多员外。
《孟子》共七篇,是孟轲及其弟子所著以“仁政”、“王道”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。
关汉卿等: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—杂剧第一卷下